國際

冠軍教練西決回歸!馬龍轉戰ESPN,獻計狼雷大戰

前丹佛金塊總冠軍教練米高·馬龍(Michael Malone)自季後賽前被球隊意外解僱後,一直保持低調。如今,這位曾率領金塊勇奪總冠軍,並成功發掘約基奇(Nikola Jokic)及穆雷(Jamal Murray)潛力的名帥,將以全新姿態重返西岸決賽舞台! 馬龍將擔任ESPN的賽事分析員,參與明尼蘇達木狼與奧克拉荷馬雷霆的西決系列賽。他將在賽前及中場休息時間,為ESPN節目提供專業解說及比賽分析,為球迷帶來獨到見解。 令人玩味的是,馬龍在帶領金塊奪冠後,卻因據傳與球隊高層產生摩擦,最終在季後賽開打前黯然下課。諷刺的是,金塊最終在西岸次圈不敵雷霆,無緣西決。如今,馬龍卻以分析員身份重返西決賽場,此番巧合,令人不禁感嘆人生的變幻莫測。 木狼與雷霆的西決首戰,將於周二激情上演,屆時馬龍的精彩分析,定能為球迷帶來更深入的觀賽體驗。 我們拭目以待,這位冠軍教練將如何以新的角色,繼續在NBA舞台上發光發熱!

Read More
香港

港失業率飆升至逾兩年新高,逾十二萬人失業

香港最新失業數字令人憂慮!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今年二至四月經季節性調整後的失業率攀升至3.4%,較前一期上升0.2個百分點,創下逾兩年以來新高。同時,就業不足率亦增至1.3%,失業人數更增加約6600人,達到12.9萬人,反映本港勞工市場正面臨嚴峻挑戰。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對此回應稱,本港各行各業正經歷轉型陣痛,失業率的升降趨勢因行業而異。儘管如此,他仍強調貿易摩擦緩和、內地經濟持續增長,加上特區政府積極推出多項扶持措施,將有助於穩定勞工市場。 孫局長又提到,近期雖然有部分商舖結業,但同時亦有不少新店開業,顯示新興需求及消費模式正在逐步形成。此外,香港近期舉辦多項大型活動,吸引大量旅客訪港,為各行各業帶來更多就業機會。 然而,面對如此嚴峻的失業數字,社會各界仍關注政府能否有效應對,並提供更切實的支援措施,協助受影響市民渡過難關,穩定民生,重拾經濟動力。 社會期望政府能更積極主動地分析失業率上升的深層次原因,並推出更有針對性的政策,以應對不同行業的轉型挑戰,為香港的勞工市場注入強心針。

Read More
國際

貿易戰背後:誰在操控市場?前外交官為中國發聲

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以貿易逆差為由,向中國發動關稅戰,引發全球關注。然而,前外交部駐港副特派員吳海龍先生卻對此提出不同看法,他直言貿易逆差的根源並非中國操縱市場的結果,而是美國消費者自主選擇的體現。 吳先生指出,中國多年來與美國維持貿易順差,並非源於任何陰謀或操控,而是因為中國產品具有「可負擔、方便和高質」等優勢,深受美國消費者歡迎,擁有極強的市場競爭力。「有些產品甚至難以找到替代品,」吳先生強調,「這是消費者的選擇,是市場機制自然運作的結果,並非中國刻意為之。」 他的言論為持續延燒的美中貿易戰增添了新的討論面向,也引發外界對貿易逆差成因的重新思考。 究竟是中國的策略性操作,還是市場供需的自然反應?這場貿易戰的背後,真相或許遠比表面複雜。

Read More
香港

九大「港味」新景點登場!舊油麻地警署變身旅遊熱點

香港旅遊業蓄勢待發!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今日公布「發展旅遊熱點工作組」首階段9項重點項目,將香港獨有的「港味」呈獻遊客眼前,務求打造「不去會若有所失」的旅遊體驗! 這些項目涵蓋多元化的旅遊類型,由文化、生態、深度遊以至打卡熱點一應俱全,預計由今年第二季至明年第四季陸續推出,為香港旅遊注入新活力。 焦點項目之一,莫過於將開放予公眾參觀的舊油麻地警署!遊客將可「登堂入室」,親身體驗這座充滿歷史痕跡的「老差館」佈局及氣氛,並重溫多部經典香港影視作品在此取景的畫面,感受濃厚的香港情懷。 其他亮點項目包括:紀律部隊巡禮、展現香港工業品牌的特色旅遊路線、「四山」生態遊、活化後的紅磡舊鐵路貨運碼頭、九龍寨城公園的電影場景再現、深入探索舊城中環的深度遊、賞心悅目的紫花風鈴木園,以及充滿地道風味的維園市集。 卓永興副司長強調,旅遊業是香港經濟的命脈,政府致力推陳出新,鞏固既有客源之餘,更積極吸引新旅客。他指出,旅客的旅遊模式和喜好日新月異,更注重旅遊地點是否體現香港特色及文化底蘊。「香港擁有許多珍貴的旅遊資源」,卓副司長表示,政府除了積極發展新景點外,更著重將現有資源整合及串連,務求創造更具吸引力的旅遊體驗。 為此,政府特別選定中環及九龍城兩個極具特色的社區,透過藝術元素的巧妙運用,將周邊景點及商店串連起來,形成別具風味的旅遊路線,預計能有效帶動沿途零售及餐飲業的發展。 這九大全新旅遊熱點,將以其獨特的「港味」及新穎的體驗,吸引全球旅客,為香港旅遊業寫下新一頁!

Read More
香港

聲聲入耳,指引光明:全港行人過路設施升級助視障人士出行

全港約1.3萬個電子行人過路發聲裝置正進行大規模更新,為視障人士帶來出行曙光!運輸署自上月起陸續更換這些裝置,加入全新「報街名」功能,並支援廣東話、英語及普通話三種語言,預計工程將於2027年底前完成。 這項惠民措施讓視障人士的出行更便捷、更安全。 想像一下,在繁忙的街道上,要準確判斷自己的位置,對視障人士來說是多麼大的挑戰。 以往他們可能需要依靠記憶,或向途人詢問,甚至在熟悉的街道上也容易迷失方向。 視障人士關注交通事務聯席召集人李啟德先生就分享了他的親身經歷:「以前我們出街有時要靠記,問途人我現在在哪條街,甚至我自己試過去一些很熟悉的地方,數街口要過五個路口,過了第四還是第五個呢,都不是很記得的時候,就搞錯了。」 新一代的電子行人過路發聲裝置,透過清晰的語音播報街道名稱,有效解決了這個困擾多年的問題。 李先生表示:「透過語音報讀街名,我就可以很確定自己到底去了哪條街。」 這小小的改變,卻為視障人士帶來莫大的便利,讓他們可以更自信、更獨立地融入社會生活。 這項工程的完成,不僅是交通設施的升級,更是社會 inclusiveness 的體現,為構築更友善、更包容的城市環境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