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王毅訪奧地利 晤總統外長 共商綠色經濟及多邊合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長王毅近日到訪維也納,分別與奧地利總統范德貝倫及外長賴辛格舉行會談,氣氛融洽。 王毅向范德貝倫表示,中奧兩國過去半個世紀的合作成果彌足珍貴,應當倍加珍惜。他強調,明年將迎來兩國建交55周年,正是一個極好的契機,進一步拓展綠色經濟等領域的合作,為中奧友好戰略夥伴關係注入全新內涵,增添更多動力。 范德貝倫總統回應表示,奧地利樂於與中國深化在經貿投資、綠色發展、旅遊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更重要的是,奧地利願意與中國共同維護多邊主義,攜手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在與奧地利外長賴辛格的會談中,王毅讚揚奧地利新政府能夠保持對華政策的延續性。他同時寄望奧方與中方共同努力,堅持相互尊重,保持密切溝通,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上實現合作共贏。王毅特別指出,應充分把握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優勢,以及工業化綠色轉型的寶貴契機,推動兩國關係發展邁向一個提質升級的新階段。

Read More
香港

隧道費唔清唔楚,隨時孭鑊甘大?港男欠六千罰十九萬,網民嘩然!

社交平台近日瘋傳一則帖文,一名男子聲稱因欠繳隧道費近六千元,竟被罰款超過十九萬元,更表示將會返回內地。事件引起廣泛關注,唔少網民都大呼「離譜」,質疑罰款金額過高。 究竟係點解會罰得咁重手?運輸署隨後作出回應,指「易通行」實施以嚟,絕大部分車主都準時交費,但的確有少數車主喺署方同隧道費服務商多次提醒之後,都係冇交隧道費。 署方表示,佢哋同服務商曾經多次透過短訊同郵寄方式,提醒呢位事主繳交超過370宗隧道費,但事主喺限期前都冇搞掂,所以署方先至向裁判法院申請命令,並拒絕辦理涉案車輛嘅續牌同過戶申請,仲會繼續根據現行法例追收欠款。 運輸署發言人特別提醒各位車主,記得喺通過政府收費隧道後嘅14個工作天內交隧道費,如果唔係,每程會被徵收175元嘅首筆附加費。如果喺附加費通知送達後嘅21日內都冇交齊欠款同附加費,咁就會被額外徵收每程350元嘅附加費。 換句話說,如果長期唔理隧道費,罰款真係會好襟計!各位車主千祈咪貪一時方便,記得準時交費,否則隨時孭鑊甘大,真係喊都冇用!

Read More
香港

金管局「縮水」?外匯基金境外資產八月蒸發逾五百億元!

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最新公布,截至今年八月底,外匯基金的境外資產總額降至34,871億港元,較七月底大幅減少526億港元,數字引發市場關注。 金管局同時公布,八月底的貨幣基礎為20,142億港元,當中包括負債證明書、政府發行的流通紙幣及硬幣、銀行體系結餘,以及已發行的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 此外,外匯基金對香港私營部門的債權總額為3,296億港元,而對外負債總額則為317億港元。 外匯基金是香港重要的儲備資產,負責維持貨幣穩定及金融體系健全。今次境外資產的顯著減少,究竟是受到環球市場波動影響,還是另有原因? 金管局尚未就此作出詳細解釋,市場正密切關注事態發展。

Read More
香港

蔚來擬發行巨量股份集資!股價應聲急挫,未來發展添變數?

電動車廠蔚來宣布,計劃發行最多約1.82億股A股普通股,當中包括以美國存託股形式發行。同時,蔚來亦擬授予承銷商為期30日的額外認購權,可額外購買最多約2727.3萬股美國存託股。 蔚來表示,是次股權發行所得的淨額,將會重點投入於智能電動車核心技術的研發、開發旗下品牌的未來技術平台及車型、擴大充換電網絡,以及強化資產負債表及一般企業用途。 消息一出,市場反應即時顯現。蔚來美國存託股在美股開市前交易時段一度急挫約11%,其後跌幅略為收窄,但早段仍然錄得超過8%的跌幅。 分析認為,大規模發行股份或會攤薄現有股東的權益,加上市場對蔚來未來發展的資金需求和營運狀況抱持觀望態度,導致股價下跌。蔚來今次集資行動能否順利完成,以及集資所得能否有效推動其發展戰略,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Read More
香港

美國力圖破冰印美貿易僵局,特朗普預告將與莫迪通話!

華盛頓消息: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公開表示,美國政府正積極與印度展開對話,尋求解決兩國之間長期存在的貿易壁壘。特朗普更透露,他期待在未來幾星期內與印度總理莫迪進行電話會談,並對達成一份對雙方都有利的協議抱持樂觀態度,認為「達成一份成功的協議對兩國而言不會有任何困難」。 目前,由於印度持續進口俄羅斯石油,美國對印度商品徵收高達五成的懲罰性關稅。面對來自國際的壓力,莫迪總理早前已公開強調,無論面對多大的挑戰,印度政府都將堅定保護國內農民和小企業家的利益。 與此同時,英國《金融時報》引述消息人士報道,特朗普總統曾敦促歐盟對中國和印度徵收高達百分之百的關稅,希望以此作為向俄羅斯總統普京施加壓力的手段。這項消息若屬實,無疑將為全球貿易格局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各界正密切關注美印雙方未來幾星期的對話進展,以及特朗普總統與莫迪總理的通話內容,期待能為兩國貿易關係帶來突破,並為全球經濟注入穩定力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