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北都發展潛力爆發!逾十家海內外企業洽談落戶,投資推廣署長:產業主導策略奏效

香港北部都會區發展前景一片光明!投資推廣署署長劉凱旋日前於社交平台透露,透過該署積極牽線,目前已有超過十家來自海內外的企業,對在北都發展業務表達濃厚興趣。這些企業的產業背景多元,涵蓋工業製造、物流供應鏈、創新科技、旅遊、教育等不同範疇,充分展現了政府「產業主導」招商策略的顯著成效。 劉凱旋表示,投資推廣署自今年第二季起,已與發展局、創新科技及工業局緊密合作,加大力度為北都的創新科技、綠色基建、生態旅遊等重點產業進行招商引資。署方不僅積極向企業宣傳北部都會區的投資機會,更採取多項具體行動,吸引潛在投資者,包括安排海外代表團親身考察北都的發展現況,並與有意在北都拓展業務的各行業客戶進行深度交流,同時安排他們與北都辦事處會面,以進一步了解相關政策及投資環境,並鼓勵他們填寫推廣意向書。 劉凱旋強調,未來投資推廣署將繼續與各政策局及政府部門攜手合作,積極跟進及協助有意落戶北部都會區的企業,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力。此舉無疑是對香港北部都會區未來發展投下信心一票,也預示著香港經濟將迎來更多元的發展機會。

Read More
中國

消費力撐經濟?中國官方數據指內需成增長引擎,學者質疑持續性

中國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日前表示,今年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以及貨物及服務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2%、16.8%以及31.2%。 盛來運在國新辦記者會上強調,第二季度俗稱「三駕馬車」的數據中,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2.3%,相較第一季度略有提升;資本形成總額的貢獻率為24.7%,貨物和服務淨出口的貢獻率則為23%。他更聲稱,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內需,特別是消費,是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然而,對於官方公布的數據,有經濟學者表示質疑,認為在整體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存在的情況下,消費能否持續成為經濟增長的引擎,仍有待觀察。尤其是在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失業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民眾的消費意願和消費能力都可能受到影響。 此外,也有評論指出,官方數據往往經過修飾,未必能完全反映真實情況。因此,需要更深入地分析各項數據背後的結構性因素,才能更準確地評估中國經濟的真實狀況。 究竟消費能否真正撐起中國經濟?還是只是官方為了提振信心而釋放的訊息?市場仍在密切關注。

Read More
香港

中印外長北京會晤,王毅促「龍象共舞」:籲擺脫單邊霸凌,互信合作共贏

北京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近日在北京會見了印度外長蘇傑生。在全球局勢風雲變幻之際,王毅強調,中印兩國應以高瞻遠矚的姿態,放眼長遠發展,堅持睦鄰友好的大方向,攜手實現「龍象共舞」的願景,尋求互尊互信、和平共處、共同發展、合作共贏的相處模式。 王毅指出,當前國際格局正經歷深刻變革,單邊保護主義和強權霸凌行徑對世界構成嚴峻挑戰。在此背景下,中印關係能夠維持改善發展的態勢實屬不易,值得雙方倍加珍惜。他強調,中印關係擁有其自身的歷史邏輯和內生動力,不應針對第三方,更不應受到任何第三方的干擾。 王毅進一步表示,中印雙方應建立相互信任而非相互猜疑的關係,致力於相互合作而非相互競爭,追求相互成就而非相互消耗的局面。中方願意與印方共同努力,增進彼此之間的政治互信,朝著相同的方向擴大交流與合作。同時,雙方應從大局出發,以妥善的方式處理矛盾和分歧,並在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平台上加強協作配合,共同推動中印關係持續健康穩定地發展。

Read More
香港

王毅晤馬耳他外長:強調中歐夥伴關係,籲互相尊重理解

北京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長王毅近日在北京會晤馬耳他副總理兼外交旅遊部長博奇,就中歐關係發表重要談話。王毅強調,中歐關係的定位應為夥伴而非對手,對話與合作應為基調。 王毅指出,中歐之間並不存在根本的利益衝突,中國對於歐洲而言是機遇而非挑戰。他續指,中歐雙方歷史、文化和發展階段雖有不同,但不應因此將彼此視為對手,更不應因差異而走向對抗。 王毅呼籲,中歐應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欣賞,以發展的眼光看待雙方關係互利共贏的本質,共同促進人類文明進程,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 此外,王毅表示中方願與馬耳他保持高水平的政治互信,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的問題上堅守承諾,並在貿易、投資、文旅、科教等領域深化互利合作,在國際事務中延續良好的溝通協作。

Read More
中國

人民幣6000億「科技創新債」湧現!力撐科創企業,股權投資機構亦受惠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負責人曹媛媛日前透露,自五月推出以來,內地債市已見「科技創新債」發行熱潮,截至六月底,共有288家機構發行相關債券,總額高達約人民幣6000億元,其中超過4000億元於銀行間市場發行。 人民銀行副行長鄒瀾指出,「科技創新債」風險分擔工具,能為股權投資機構提供有效的信用增強支持,助力其發債融資,同時亦可推動債券市場「科技板」的發展。數據顯示,截至六月底,銀行間市場已有27家股權投資機構,累計發行此類債券超過人民幣153億元。 曹媛媛表示,「科技創新債」能為相關企業提供低成本的再貸款資金,而且發行期限較長,最長可達十年,更好地配合股權投資資金的使用特點及融資需求。分析認為,此舉旨在透過金融手段,扶持內地科創產業發展,並降低相關企業的融資成本。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