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July 21, 2025

香港

港人荷包鬆一口氣?6月通脹放緩至1.4%

香港市民的生活成本壓力似乎略有紓緩。最新數據顯示,本港六月份整體消費物價指數按年上升1.4%,較五月份的1.9%回落0.5個百分點。剔除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的影響,基本通脹率維持在1%,與五月份持平。 政府發言人指出,六月份通脹放緩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政府提供的電費補貼減少所致。儘管如此,整體消費物價通脹仍然保持在輕微水平。 從各項消費物價指數組成項目來看,住屋、交通、電力、燃氣及水、煙酒、外出用膳及外賣、雜項物品及服務等價格在六月份均錄得按年升幅。另一方面,衣履、耐用物品以及基本食品的價格則出現下跌。 展望未來,政府預計在本地成本和外圍價格壓力大致可控的情況下,短期內整體通脹將維持輕微。當局表示會繼續密切監察相關情況,確保市民生活不受過大影響。

Read More
香港

公立醫院慳錢大作戰!醫管局豪擲 AI 醫生助手,一年勁慳十億!

香港公立醫院長期人手短缺,服務壓力爆煲?醫管局出招救亡!過去兩年,醫管局大刀闊斧改革,透過資訊科技、精簡流程,以及加強採購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提升運作效率,初步估計已成功節省至少十億港元公帑! 其中最令人矚目的,莫過於 AI 醫生助手全面「上崗」!醫管局近月積極引入人工智能,負責生成醫療報告及出院報告,經過早前在多間醫院的試行後,現在已推廣至全港所有公立醫院。據了解,目前約八成報告由 AI 執筆,主要負責撰寫較為資料性的內容,例如病歷記錄等。與人手處理相比,AI 大幅減少了四成文書時間,工作量更減少超過三成! 不過,大家無需擔心 AI 會搶走醫生飯碗。醫管局強調,所有由 AI 生成的報告,在正式發出前都必須經過醫生仔細審閱。至於涉及複雜臨床判斷的部分,仍然屬於醫生專業範疇,AI 絕對不能取代。 除了報告撰寫,AI 還化身風險預警專家。醫管局透過人工智能風險預警系統,根據病人風險預測,制定更具針對性的治療計劃,有效改善治療成效,更能縮短病人住院日數。 另一方面,醫療儀器採購及維修保養向來是醫管局一項龐大開支,2023 至 24 年度相關開支高達 57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