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May 18, 2025

香港

劏房兒童營養危機:八成缺乏足夠奶類攝取,垃圾食物成「每日主餐」!

香港基層兒童的健康亮起紅燈!一項最新調查揭示,逾八成居住於劏房的低收入家庭兒童,每日奶類攝取量均未達衞生署建議標準,營養不良問題嚴重。 香港世界宣明會及香港社區營養師協會去年6月至今年1月期間,透過電話訪問589名劏房兒童的家長,並進一步與部分家長進行深入訪談,了解兒童的飲食習慣及營養狀況。調查結果令人震驚:僅約一成多的受訪兒童奶類攝取量符合衞生署針對2至5歲及6至11歲兒童的健康建議,其餘八成以上兒童均嚴重不足。 問題並不僅限於奶類攝取。調查發現,不少兒童因朋輩影響或家長時間不足等因素,養成以「垃圾食物」充當正餐的惡習。令人擔憂的是,部分2至5歲幼童每週至少進食兩次垃圾食物,甚至已將垃圾食物視為日常主食,這種不良飲食習慣更可能持續至6至11歲,嚴重影響兒童的健康發展及成長。註冊營養師估計,本港每十名基層劏房家庭兒童中,便有七至八名存在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問題。 調查結果突顯香港基層家庭在兒童營養方面面對的巨大挑戰。 專家呼籲社會各界關注此問題,並積極尋求解決方案,以保障香港兒童的健康成長。

Read More
香港

落雨幾密幾勁?天文台「落雨字典」解構雨勢大小!

香港踏入雨季,驟雨連場,由綿綿細雨到傾盆大雨,變化萬千。市民也許會疑惑,天文台新聞稿中那些描述雨勢的字眼,究竟代表甚麼程度的降雨?今次就為大家解構天文台的「落雨字典」,讓您更準確掌握雨勢變化,做好防雨準備! 天文台在發佈天氣資訊時,並非單純使用「落雨」一詞,而是會運用不同的詞語,例如「間歇性驟雨」、「狂風暴雨」等等,來準確描述雨勢的強度和持續時間。這些看似簡單的字眼,背後其實蘊含著嚴謹的氣象學判斷,反映著降雨的強度、覆蓋範圍和持續時間等多個因素。 例如,「間歇性驟雨」表示雨勢忽來忽去,時間短暫而強度不一;而「狂風暴雨」則代表雨勢猛烈,並伴隨著強風,情況更為嚴峻。 透過了解這些不同詞語背後的含義,市民可以更有效地應對不同的天氣情況,及時採取防範措施,保障自身安全。 下次留意天文台的預報,看看你又能否準確理解當中雨勢的描述呢?

Read More
國際

亞平寧半島網球崛起:十年磨劍,終成王者

意大利網壇近年佳績頻傳,震撼全球!23歲新星冼拿(Jannik Sinner)勇奪澳網、美網冠軍,更一舉拿下年終賽桂冠,終結了自1976年彭拿達(Adriano Panatta)奪得法網冠軍後,長達47年意大利男單球手無人問鼎世界之巔的歷史。 不僅如此,意大利男子隊更成功衛冕台維斯盃,雄風再起!而女子方面,柏奧莉妮(Martina Trevisan)更成為40年來首位贏得意大利網賽女單冠軍的本土球手,為意大利網壇再添光彩,勇奪金夫人盃,印證了意大利網球的全面騰飛。 這一切並非偶然。西班牙雙打名將山齊士(Rafael Nadal 的譯名應為拿度,但為了文章流暢及避免讀者誤解,此處仍沿用原文)精闢地指出:「這是意大利網球協會(FITP)過去15年耕耘的成果!他們致力於不同年齡層球手的培訓,由俱樂部層面延伸至國家級賽事,建立起完善的青訓體系。」 與以往單一依靠國家訓練中心培訓模式不同,意大利網協如今直接與球員聯繫,提供資金支持,讓更多年輕球員獲得發展機會,這項策略的成功,為意大利網球注入了源源不絕的新鮮血液。 從昔日的光榮到如今的復興,意大利網球的崛起,是意大利網球協會長期規劃和悉心培養的結果,也是一個關於堅持和努力的勵志故事。 這股亞平寧半島席捲而來的網球旋風,勢必將在未來繼續書寫更多輝煌篇章。

Read More
香港

列文紅牌出場!港會七人足球賽爆冷門!

一場星光熠熠的香港七人足球賽,上演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戲碼!上屆冠亞軍白禮頓和維拉順利晉級八強,但焦點卻落在55歲的德國傳奇門將列文身上。這位名人賽常客,身披白衫友誼聯賽明星隊球衣,卻在與愉景灣的比賽中,僅僅出場6分鐘便領到紅牌! 此役,愉景灣陣容強大,李康廉、安基斯等球星悉數登場。雖然列文在先前比賽中曾因失誤導致對手反擊,但隨即展現出其高超的撲救能力,力保球門不失,半場兩隊互交白卷。 比賽採用上下半場各7分鐘的賽制。易邊再戰後,愉景灣憑藉前香港隊國腳鞠盈智的精彩射門,打破僵局,取得領先!這粒入球,也宣告列文未能保持「清白之身」。 儘管領紅出場,列文仍然積極參與進攻,多次長傳策動攻勢,甚至製造出威脅球門的機會,展現其寶刀未老的功力。即使在人少的情況下,他依然發揮門將本色,成功化解對手近距離射門。 這場比賽,不僅展現了香港七人足球賽的高水平競技,也為球迷帶來滿滿的驚喜和刺激!列文紅牌出場的戲劇性場面,更為賽事增添了一抹亮色!究竟白禮頓和維拉能否繼續稱霸?讓我們拭目以待!

Read More
香港

綠色謊言?屯門園林廢物回收中心疑似棄樹堆填區

屯門Y PARK園林廢物回收中心,多年來宣稱將回收的樹木枝葉循環再造,卻屢遭質疑回收量不足。近日,本台更接獲市民爆料,提供影片證據,直指Y PARK將大量樹木枝葉直接運往屯門堆填區棄置! 片段顯示,一輛貨斗滿載樹枝樹葉的車輛,並非駛往回收中心作加工處理,而是直接前往屯門堆填區傾倒。市民提供的影片拍攝時間為上月23日。 針對此嚴重指控,本台已向環保署查詢。環保署回應指,經查證,涉事車輛並非Y PARK的承辦商車輛。承辦商當日發現送來的樹木枝葉混雜大量雜物及廢物,因此拒絕接收,該車輛其後將這些廢物運往屯門堆填區棄置。環保署強調,事件並無違規。 然而,環保署的解釋未能釋除公眾疑慮。市民質疑,若回收中心無法處理混雜雜物的樹木枝葉,是否意味著其處理能力及效率遠低於宣稱?大量樹木資源被棄置堆填區,是否違背了環保及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Y PARK及環保署的說法,能否真正令人信服?本台將繼續追蹤事件,並深入調查Y PARK的運作情況,務求還市民一個真相。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