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February 28, 2025

經濟

歐美股市逆風上揚,關稅陰霾下覓得曙光

全球經濟前景未明,美國關稅政策依然籠罩市場,但歐洲主要股市今日卻展現韌性,交出亮眼成績單。 倫敦富時100指數終場勁揚53點,收報8809點,漲幅達0.61%,展現強勁的上升動力。 巴黎CAC40指數則小幅上漲9點,以8111點作收,升幅0.11%,表現相對穩健。儘管美國關稅政策的陰影揮之不去,但歐洲股市此番逆勢上漲,為投資者注入一劑強心針,也暗示市場或許已開始適應並消化相關風險。 分析人士將持續關注後續發展,以評估此波上漲是否可持續。

Read More
國際

冰釋前嫌?俄美伊斯坦堡會談達成初步共識

俄羅斯與美國代表團昨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雙邊關係首輪會談,為近年來持續緊張的兩國關係投下破冰之石。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會談內容「豐富務實」,雙方同意保持溝通管道暢通,並將透過相關渠道繼續對話,為未來關係發展奠定基礎。 據俄方透露,會談中俄羅斯代表團提出恢復兩國直航的建議,此舉被視為改善兩國人民往來的積極信號。此外,雙方亦就美國非法扣押俄羅斯在美六處不動產等棘手議題展開討論,並著眼於解決美國前任政府時期遺留下來的複雜問題。為確保雙邊外交順利進行,俄美代表團更商定共同採取措施,保障各自外交機構的正常運作,為外交人員提供必要的執行公務條件。 雖然會談細節仍未完全公開,但雙方同意繼續對話已為長期僵持的俄美關係注入一絲曙光。外界普遍關注此次會談能否為未來更廣泛的合作開啟大門,以及能否有效化解兩國之間累積已久的矛盾與分歧。 這場伊斯坦布爾會談的成果,將成為觀察俄美關係走向的重要指標。

Read More
國際

中俄「真心朋友」再深化合作,劍指國際格局?

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五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了來訪的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秘書紹伊古,兩人會晤內容備受國際關注。習近平再次強調中俄關係之深厚,形容兩國是「百煉成鋼的真心朋友」,並將此形容與早前與普京總統通話時所言「患難與共的真朋友」相互輝映,足見中俄關係之密切。 會面中,習近平明確指出,中俄雙方應持續保持高層級密切溝通,深入發掘並弘揚「永久睦鄰友好、全面戰略協作、互利合作共贏」的新時代中俄關係精神。他更進一步強調,雙方需不斷深化戰略協作和務實合作,以期共同促進兩國的發展與復興。 紹伊古則回應,目前俄中關係已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雙方合作並非針對任何第三方國家。此番言論,正值國際局勢動盪之際,更顯其特殊意義。 習近平同時提到,中俄應繼續加強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上的協調,充分利用金磚國家和上海合作組織等平台,鞏固全球南方國家的團結與合作。此舉被部分觀察人士解讀為,中俄正積極嘗試重塑國際秩序,並在全球格局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中俄兩國的緊密合作,及其對國際事務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勢必將持續引發全球關注。

Read More
香港

凍薪背後:公務員加薪神話破滅?

政府財政預算案建議公務員凍薪,旋即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面對遞增薪點機制或變相加薪的質疑,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昨日作出回應,直指箇中並非想像中那麼簡單。 楊局長強調,遞增薪點並非「自動派糖」,而是與公務員的工作表現及品行息息相關。她指出,現時約有四成公務員未能獲得遞增薪點,更非如部分人所想般,公務員可以年年「袋袋平安」。 她進一步解釋,不同職系的薪點增幅差異甚大,部分職系每年增幅可能僅得區區4點,更非所有公務員都能每年獲得遞增。以首長級公務員為例,每兩年才可能獲得1個薪點,數量相當有限,通常只有兩至三個。 楊局長表示,遞增薪點機制旨在鼓勵公務員積極進取,表現優異者方能受惠。 她重申,機制運作的核心在於評核公務員的工作表現,表現欠佳或品行有問題的公務員,即使有相關資格,亦不會獲得遞增薪點。考績報告及任何已成立的不當行為個案,均會影響公務員能否獲得薪點增幅。 此番言論,無疑為「公務員加薪」的想像畫上句號,更突顯政府在財政緊絀下控制開支的決心。

Read More
香港

剛果民主共和國詭異疫情蔓延,逾千人染病六十亡! 世衛:公共衛生亮紅燈!

剛果民主共和國西北部爆發一場來勢洶洶的不明疫情,已造成至少60人死亡,逾千人染病! 疫情自今年年初至今持續蔓延,感染人數更以驚人速度激增,令當地衛生系統不堪負荷,世衛組織已發出警告,事態嚴重,威脅公共衛生安全。 據世衛組織報告,疫情主要集中在赤道省的兩個地區,一月和二月期間分別出現疫情爆發,累計通報病例達1096宗。世衛發言人阿沙雷維奇指出,感染個案在短短數日內便急劇上升,疫情發展速度之快令人震驚,對當地公共衛生構成極大威脅。 目前,當地衛生專家正積極追查疫情源頭,初步推測可能與瘧疾或食物中毒有關,但仍需進一步調查才能確認。 疫情的迅速擴散,凸顯當地醫療資源的不足,以及疾病監控系統的脆弱性。世衛組織正與剛果民主共和國政府緊密合作,提供技術支援和緊急援助,力求控制疫情蔓延,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員傷亡。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再次敲響了全球公共衛生安全的警鐘,也提醒我們應加強對新興傳染病的監測和防範能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