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February 4, 2025

國際

聖島餘震不斷 遊客稀少成「私家景點」?

愛琴海明珠聖托里尼,近日接連發生地震,原本熱鬧非凡的島嶼頓時顯得寧靜。大批遊客及居民撤離,海空交通加緊疏導人潮,昔日人山人海的景象已成過去。如今,漫步聖島,只見零星遊客,當中以亞洲旅客居多,往日寸步難行的熱門景點,現在竟成了可以輕鬆「打卡」的私家景點。 一位來自中國的旅客表示,她之前只在紀錄片中見過聖托里尼的絕美風光,今次親臨其境,即使知道存在地震風險,也決定把握機會,盡情欣賞這座美麗島嶼的迷人景致。 當地居民則顯得較為淡定,他們表示早已習慣地震的發生,雖然近期地震頻率較高,但最重要是保持冷靜,不必過於恐慌。 地震陰霾籠罩下,聖托里尼的旅遊業受到衝擊,但同時也為遊客帶來難得的清靜體驗。這座愛琴海明珠,正等待著地震過後,再次綻放光芒。

Read More
香港

港旅業強勢回歸!單月訪客破470萬創疫情以來新高

香港旅遊業喜迎強勁復甦!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今日公布,今年一月訪港旅客高達474萬人次,創下疫情爆發以來單月新高,顯示香港旅遊市場的活力正逐步回歸。 當中,內地旅客貢獻尤為顯著,一月訪港內地旅客達373萬人次,同樣刷新疫情後單月紀錄。 農曆新年假期更見強勁勢頭,年初三單日更錄得約440個內地旅行團訪港,創下單日新高,人潮湧動,為香港經濟注入強心針。 羅局長表示,政府將與業界緊密合作,積極提升旅遊配套設施,務求提供更優質的旅遊體驗,並積極爭取舉辦更多大型國際盛事,持續刺激旅客數字增長,鞏固香港作為國際旅遊樞紐的地位。 有立法會議員則指出,要持續保持旅遊業的增長動力,必須落實《旅遊業發展藍圖2.0》的各項措施,積極開發及推出創新旅遊產品及體驗,才能吸引更多旅客,持續為香港經濟帶來裨益。 未來,香港旅遊業能否持續保持這股強勁的復甦勢頭,備受各界關注。

Read More
香港

啟德體育園巨蛋揭秘!五萬人參與盛大演練,天幕首啟震撼登場!

今晚,啟德體育園主場館將上演一場備受矚目的演練,為即將到來的盛事預作準備!五萬名參與者,包括四萬四千名公務員,將親身體驗這個嶄新體育設施的魅力。這場演練更會首次啟動巨型天幕,進行全面的功能測試,其開啟或關閉過程預計需時約三十分鐘。 為了確保演練順利進行,所有入場觀眾均需接受安檢。而今次的演練賽事,則是一場精彩刺激的港超聯U22聯賽,由傑志對戰北區,為觀眾帶來額外驚喜。 環保署亦高度重視是次活動,將派出人員監察場內外的音量水平,務求將噪音影響減至最低,確保演練在環保標準下順利進行。 這場大型演練,不僅是對啟德體育園設施的一次全面檢測,更是為未來大型體育賽事和活動奠定堅實基礎,讓香港市民拭目以待!

Read More
香港

黎智英自辯:為港人而戰,絕非勾結外力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繼續審理,昨日控方盤問環節火藥味十足。控方揭露黎智英2020年申請赴美會晤時任美國副總統彭斯等官員遭拒,並質疑其隱瞞此行計劃。 黎智英承認申請被拒後,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和國務院官員曾表達失望,但他堅稱自己並非游說外國制裁中港,而是希望在香港「盡我所能拯救香港人」。 黎智英解釋,他當時回覆助手Mark Simon「沒關係,只需要從這裡盡我所能」,指的正是留在香港,為香港民主抗爭付出所有。他亦承認與Simon分工合作,兩人分別在香港和美國為共同目標努力,但強調這並非所謂的「游說外國勢力」。 控方同時提及2019年10月,已解散的支聯會前主席李卓人曾展開國際游說,呼籲歐洲國家制裁參與反修例運動鎮壓的香港官員。黎智英確認李卓人曾進行此行動,但否認自己曾與李卓人一同訪美進行相關游說,僅表示「依稀記得李卓人沒有訪美」。 控方暗示黎智英與李卓人合作,黎智英則予以否認。 民主黨前主席李永達、何俊仁及前副主席林卓廷等則並未牽涉其中。 此案審訊仍在繼續,黎智英的最終辯護將如何化解控方指控,備受各界關注。 黎智英的言行,將繼續成為香港政治風暴的焦點。

Read More
香港

返程高峰湧現!北京西站人潮洶湧,打工一族「逃離」節後綜合症

春節假期結束,全國各地踏入返程高峰期。北京西站出站口人頭湧湧,場面壯觀,猶如一條奔騰不息的「人河」。 據鐵路部門預計,今日全國鐵路將發送旅客高達一千六百九十萬人次。 記者在現場觀察,許多旅客拖著沉甸甸的行李,臉上盡是疲憊之色。不少在鄉下與家人團聚過年的民眾,此刻正踏上歸途,準備重返工作崗位。 一位姓潘的女士,懷抱著孩子,神情略顯倦怠。她向記者訴說:「不想上班,真的不開心……寶寶,爸爸媽媽明天要上班了,我們都不想上班呀!」 她的語氣中流露著節後綜合症的疲憊與無奈。 潘女士的行李箱裡,裝滿了家人為她準備的年貨和老家特產:「有父母準備的吃的,還有一些老家的特產,孩子姥姥炸的魚塊、雞塊……」。這些來自故鄉的溫暖,似乎也難以抵消即將面對的工作壓力。 這幅熙來攘往的景象,正反映了千萬中國人「回家過年」的傳統習俗,以及節後返程所帶來的巨大交通壓力。 在歡慶過後,無數人又要投入繁忙的工作中,這份「甜蜜的負荷」,或許正是中國式現代生活的真實寫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