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高速路陷奪52命:暴雨成禍首,設計缺失難辭其咎?
去年五月一日凌晨,梅大高速公路東延線發生驚天塌陷事故,造成52人死亡,30多人受傷,震驚全國。事隔近一年,廣東省應急管理廳終於公布調查報告,將事故歸咎於持續暴雨。然而,報告中披露的細節,卻令人質疑,單純的「天災」說法,能否完全解釋這場慘劇?
報告指出,事故發生前廣東省遭遇多輪暴雨襲擊,全省平均雨量創同期新高。尤其事故發生前一個月,降雨異常集中。距離事發地點約700米的梅林站,更錄得740.5毫米月雨量,創下2021年1月以來最高紀錄。 這場持續且強度驚人的降雨,令事故路段——一個「倒三角形」溝谷地形斜坡路堤——的地下水持續累積,最終導致路堤下半部及護腳牆不堪重負,發生坍塌。
然而,報告中提及事發當日車流量較平常顯著增加,以及車輛墜落後發生火災,加劇了事故的嚴重性。這不禁讓人思考,若非路段設計存在缺陷,單純的暴雨是否足以造成如此大規模的塌陷? 「倒三角形」的地形本身是否已存在安全隱患? 在面對如此巨大的降雨量時,該路段的設計及施工質量是否足以應對?這些問題,報告似乎未有詳細交代。
52條寶貴的生命逝去,30多個家庭破碎,這場悲劇絕非單純的自然災害所能概括。我們呼籲當局公開更多調查細節,徹查事故原因,追究相關責任,並汲取教訓,避免悲劇重演。 更重要的是,政府需要正視基建工程的安全問題,嚴格把關,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這不僅是對死難者的尊重,更是對全社會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