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室加價四百蚊!夜深肚痛,港人去邊?議員質疑分流機制失效
政府計劃將公營醫院急症室收費大幅調漲,由現時的180元增至明年400元,此舉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不少市民擔心,加價後將加劇公營醫療系統的擠壓,尤其在夜間求診方面,選擇更形有限,令市民徬徨無助。
立法會議員楊永杰(九龍中)直指政府的分流措施形同虛設。他以九龍城區為例,指出晚上兒童突然不適,市民往往只有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和法國醫院兩個選擇,「局長可能叫我去找家庭醫生,但請問,大半夜的,邊度搵?」他質疑,政府單純以加價來「趕客」,根本未能解決公營醫療系統長期人滿為患的問題,反而可能加劇基層市民的醫療負擔。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則回應指,加價的目的是為了將輕症病人分流至私營醫療機構。他強調,政府並非禁止市民前往急症室求診,明白家長擔心子女病情,「小朋友發燒,家長擔心我們都理解。」他表示,醫護人員會按病情輕重分流處理,例如8歲以下兒童發燒,除非情況危急,否則或會被列為非緊急個案。盧局長重申,此項改革旨在提升公營醫療系統的效率,避免輕症病人佔用急症室資源。
然而,楊議員的質疑反映出基層市民在夜間求醫的困境,政府的分流機制能否有效運作,以及如何確保市民在緊急情況下仍能獲得及時的醫療服務,仍有待觀察。 此項加價措施,能否真正改善公營醫療系統,抑或只會加劇社會的不滿,將成為未來一個重要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