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July 2025

中國

消費力撐經濟?中國官方數據指內需成增長引擎,學者質疑持續性

中國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日前表示,今年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以及貨物及服務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2%、16.8%以及31.2%。 盛來運在國新辦記者會上強調,第二季度俗稱「三駕馬車」的數據中,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2.3%,相較第一季度略有提升;資本形成總額的貢獻率為24.7%,貨物和服務淨出口的貢獻率則為23%。他更聲稱,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內需,特別是消費,是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然而,對於官方公布的數據,有經濟學者表示質疑,認為在整體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存在的情況下,消費能否持續成為經濟增長的引擎,仍有待觀察。尤其是在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失業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民眾的消費意願和消費能力都可能受到影響。 此外,也有評論指出,官方數據往往經過修飾,未必能完全反映真實情況。因此,需要更深入地分析各項數據背後的結構性因素,才能更準確地評估中國經濟的真實狀況。 究竟消費能否真正撐起中國經濟?還是只是官方為了提振信心而釋放的訊息?市場仍在密切關注。

Read More
香港

中印外長北京會晤,王毅促「龍象共舞」:籲擺脫單邊霸凌,互信合作共贏

北京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近日在北京會見了印度外長蘇傑生。在全球局勢風雲變幻之際,王毅強調,中印兩國應以高瞻遠矚的姿態,放眼長遠發展,堅持睦鄰友好的大方向,攜手實現「龍象共舞」的願景,尋求互尊互信、和平共處、共同發展、合作共贏的相處模式。 王毅指出,當前國際格局正經歷深刻變革,單邊保護主義和強權霸凌行徑對世界構成嚴峻挑戰。在此背景下,中印關係能夠維持改善發展的態勢實屬不易,值得雙方倍加珍惜。他強調,中印關係擁有其自身的歷史邏輯和內生動力,不應針對第三方,更不應受到任何第三方的干擾。 王毅進一步表示,中印雙方應建立相互信任而非相互猜疑的關係,致力於相互合作而非相互競爭,追求相互成就而非相互消耗的局面。中方願意與印方共同努力,增進彼此之間的政治互信,朝著相同的方向擴大交流與合作。同時,雙方應從大局出發,以妥善的方式處理矛盾和分歧,並在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平台上加強協作配合,共同推動中印關係持續健康穩定地發展。

Read More
香港

王毅晤馬耳他外長:強調中歐夥伴關係,籲互相尊重理解

北京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長王毅近日在北京會晤馬耳他副總理兼外交旅遊部長博奇,就中歐關係發表重要談話。王毅強調,中歐關係的定位應為夥伴而非對手,對話與合作應為基調。 王毅指出,中歐之間並不存在根本的利益衝突,中國對於歐洲而言是機遇而非挑戰。他續指,中歐雙方歷史、文化和發展階段雖有不同,但不應因此將彼此視為對手,更不應因差異而走向對抗。 王毅呼籲,中歐應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欣賞,以發展的眼光看待雙方關係互利共贏的本質,共同促進人類文明進程,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 此外,王毅表示中方願與馬耳他保持高水平的政治互信,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的問題上堅守承諾,並在貿易、投資、文旅、科教等領域深化互利合作,在國際事務中延續良好的溝通協作。

Read More
中國

人民幣6000億「科技創新債」湧現!力撐科創企業,股權投資機構亦受惠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負責人曹媛媛日前透露,自五月推出以來,內地債市已見「科技創新債」發行熱潮,截至六月底,共有288家機構發行相關債券,總額高達約人民幣6000億元,其中超過4000億元於銀行間市場發行。 人民銀行副行長鄒瀾指出,「科技創新債」風險分擔工具,能為股權投資機構提供有效的信用增強支持,助力其發債融資,同時亦可推動債券市場「科技板」的發展。數據顯示,截至六月底,銀行間市場已有27家股權投資機構,累計發行此類債券超過人民幣153億元。 曹媛媛表示,「科技創新債」能為相關企業提供低成本的再貸款資金,而且發行期限較長,最長可達十年,更好地配合股權投資資金的使用特點及融資需求。分析認為,此舉旨在透過金融手段,扶持內地科創產業發展,並降低相關企業的融資成本。

Read More
經濟

人民幣中間價略為走軟,但仍堅守防線!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今日開報7.1491,較上週五的水平輕微下調16點子。儘管如此,市場分析指出,這個定價依然遠超路透社的預測,幅度超過250點子,顯示官方似有意維穩人民幣匯率。 分析師認為,在全球經濟不明朗因素持續存在的大環境下,中國人民銀行對人民幣匯率的調控策略備受關注。今次中間價的設定,或反映當局希望在市場波動中保持人民幣的相對穩定,避免出現過度貶值。然而,長遠而言,人民幣走勢仍將受到中美貿易關係、中國經濟增長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市場人士將密切留意後續發展,評估人民幣匯率的未來走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