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藍軍險勝熱刺!史丹福橋上演倫敦城池保衛戰

一場扣人心弦的倫敦打吡在史丹福橋球場上演!車路士憑藉一球寶貴的入球,以1:0險勝宿敵熱刺,成功躍升至聯賽第四位!比賽甫開賽便火花四濺,不到一分鐘,積遜的單騎突進便為比賽定下高潮迭起的基調,皮球先撞中他本人再擊中門柱,險些為車路士打開紀錄。 其後,車路士牢牢掌控比賽節奏,持續向熱刺球門施壓。古斯度的一記勁射僅僅擦柱而出,而熱刺門將域卡利奧則成為全場最忙碌的人,他先後做出多次精彩撲救,多次化解車路士的攻勢,更展現了其高超的反應能力及補位意識,不只一次撲救後要即時起身處理漏球。 熱刺後防線多次出現失誤,經常漏人,多次險些讓車路士取得進球,全靠域卡利奧力挽狂瀾。上半場尾聲,山曹更獲得絕佳機會,但他冷靜控球後射門,可惜仍被域卡利奧神勇地單手撲出。 儘管熱刺門將表現神勇,但最終仍未能抵擋車路士的猛攻。這場比賽充滿了懸念和驚險,展現了兩隊球隊的實力與鬥志,也為球迷帶來一場精彩絕倫的倫敦打吡大戰。車路士憑藉這場勝利,在聯賽積分榜上站穩腳跟,而熱刺則需總結教訓,為未來的比賽做好準備。

Read More
中國

電動單車新例9月實施 外賣員憂影響生計

輕巧便捷的電動自行車,早已成為不少北京市民日常出行的首選。然而,其在馬路上穿梭往來的景象,也時常令人捏一把汗:左穿右插、險象環生,甚至違規載人等情況屢見不鮮。為此,工信部等五個部門去年聯合發布了《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對車速、車體材料等方面作出嚴格規定,例如最高時速不得超過25公里,並強化非金屬材料的防火要求,塑料用量更不得超過整車重量的5.5%。 這項規範將於今年九月正式實施,卻引發部分市民,尤其是從事外賣送餐服務的市民的擔憂。 「平台給的時間根本不夠!」一位劉先生向記者訴苦,他表示,「電動車速度被限制在每小時25公里,根本無法滿足送餐的時效要求,很容易造成嚴重超時。」 他的擔憂代表了許多外賣員的心聲。新規定對他們的工作效率造成直接影響,甚至可能影響他們的收入和生計。 電動自行車的管理一直是北京市政府關注的焦點,此次新規的實施,旨在提升道路安全,保障市民生命財產安全。然而,如何在保障安全與維持市民生計之間取得平衡,將成為政府部門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未來,政府能否推出配套措施,例如優化交通規劃、調整外賣平台的送餐時間等,將直接影響新規的落實成效以及市民的接受程度。 這場關於速度、安全與生計的博弈,才剛剛開始。

Read More
國際

五角大廈洩密風波:國防部長Signal群組涉洩露軍事行動細節,獨立監察長展開調查

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的通訊安全再陷風暴中心!美國國防部獨立監察長辦公室證實,將就國防部長及其他官員使用加密通訊軟件Signal,討論軍事行動一事展開全面調查。 事件源於《大西洋月刊》早前的一篇報道,揭露奧斯汀在一個原本為白宮高層官員設立的Signal群組內,分享了關於戰機及無人機對也門胡塞武裝發動空襲的即時情報,包括攻擊目標的具體細節。報道一出,旋即引起軒然大波。雖然奧斯汀及總統特朗普均聲稱相關資訊並非機密,但國防部獨立監察長已致函奧斯汀,明確表示將調查其使用Signal的行為是否符合國防部相關規定,以及群組內討論內容有否遵守機密資訊處理的要求。 監察長辦公室的備忘錄指出,調查將涵蓋奧斯汀以及其他涉事國防官員,旨在釐清Signal通訊的安全性及合規性。此舉意味著,五角大廈將就這起可能涉及機密資訊洩露的事件進行深入調查,結果將直接影響到美國國防部的通訊安全政策,以及相關官員的責任追究。 事件也再次突顯在高度保密環境下,使用非官方通訊軟件的潛在風險,以及資訊安全的重要性。

Read More
香港

清明節北上祭祖潮湧現 油麻地直通車排長龍

油麻地直通車巴士站今早人頭湧湧,近百名市民手持大包小袋的祭祀用品,排隊等候前往內地掃墓,場面熱鬧。 長長的隊伍蜿蜒伸展,充分反映清明節假期北上祭祖的市民眾多。現場有職員負責檢查車票及協助乘客登車,秩序井然。 不少市民表示,每年清明都會選擇乘坐直通巴士前往內地掃墓,例如深圳大鵬灣等地,認為此方式較為便捷省時。 更有不少首次北上拜祭先人的市民,體驗著這項跨境祭祖的傳統習俗。 他們紛紛表示,能順利地到內地為先人掃墓,感到非常欣慰。 這股清明節北上祭祖的熱潮,展現了香港與內地之間緊密的聯繫,以及人們對先人的深切思念。

Read More
國際

災後出訪惹議!緬甸強人敏昂萊曼谷峰會現身,逾三千地震罹難者仍待救援

強震襲擊緬甸中部一週,傷亡數字持續攀升,已造成超過三千一百人罹難,四千五百多人受傷,更有約二百二十人下落不明,災區一片愁雲慘霧。 中國駐緬甸大使館亦證實,有四名中國公民在地震中不幸喪生,十三人受傷。 面對這場空前浩劫,緬甸軍政府領袖敏昂萊卻於昨日現身曼谷,出席環孟加拉灣多領域經濟與技術合作組織(BIMSTEC)領導人峰會,並與泰國總理佩通坦舉行會談。此行更備受關注,因為這是自二零二一年緬甸政變以來,敏昂萊首次訪問中國、俄羅斯及白俄羅斯以外的國家。此舉引發國際社會質疑其領導能力及對災後重建的重視程度,批評聲浪不斷。 在數千名民眾仍等待救援,傷亡數字持續上升之際,敏昂萊選擇出席國際峰會,此舉無疑將其置於輿論風暴的中心。 國際社會關注緬甸政府在災難應變及人道救援方面的能力,同時也質疑敏昂萊此番出訪的時機是否恰當,是否將更多資源投放於國際事務而非國內災後重建。 事件發展將持續受到全球關注。

Read More